罗田法院定制化法治课堂护“未”成长
作者: 汪瑾迪、李姝玥 时间:2025-10-11 阅读:143
为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法治防护网,近日,罗田法院立案庭、民一庭分别走进县城东幼儿园和县实验小学,聚焦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认知特点,以量身定制的法治课堂,让法治阳光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法治课堂进校园 家校共学护“未”之道
幼儿时期是家庭教育与法治启蒙的关键起点。在罗田县城东幼儿园,罗田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汪瑾迪以“法润童心 护航成长”为主题,为该园全体教职工及家长代表带来一堂聚焦“家庭护未”的法治课,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家长易懂、能用的“带娃指南”。
课堂上,汪瑾迪以家长们最关心的“带娃难题”为切入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展开讲解。从“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的立法目的,到父母作为教育主体的法定责任,再到“传承良好家教家风”的实践方向,用通俗语言引导家长树立“依法带娃”意识。
在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时,她结合“幼儿遭受监护人不当对待”的模拟案例,清晰界定身体暴力、精神虐待等家暴形式,重点讲解“强制报告”制度,明确幼儿园教职工一旦发现侵害线索须第一时间上报,并演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流程,帮助家长和教职工掌握及时干预的法律工具。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从“四大保护”升级为“六大保护”的新变化,汪瑾迪特别强调了“网络保护”与“政府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醒家长警惕幼儿接触不良网络信息,让“家校社协同护未”理念深入人心。
法治阳光照校园 户外普法润童心
与幼儿园的家校共学模式不同,罗田法院民一庭将县实验小学的法治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操场,以“青春与法 携手同行”为主题,打造了一场充满童趣的户外法治互动课。
秋日暖阳下,同学们整齐坐在柔软的草坪上,轻松的户外氛围打破了“法律很远”的距离感。
“大家觉得‘法’像什么?”课堂一开始,李姝玥的提问就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
“像保护我们的盾牌!”“像不能闯的红绿灯!”同学们高高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在一片热烈的讨论中,李姝玥顺着同学们的兴趣,抛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成长考题”。“刷短视频遇到‘免费领游戏皮肤’链接能点吗?”“包装像跳跳糖的东西能随便吃吗?”“藏同学书包是玩笑还是过错?”
这些问题戳中了孩子们的日常,原本坐得笔直的同学们更专注了。李姝玥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结合3个“同龄人小故事”展开讲解。讲到网络诈骗,她以“小朋友点击链接泄露家长支付密码”为例,传授“不点链接、不填信息、不转钱财”的“三不”原则;谈及新型毒品,她展示“卡通贴纸毒品”“奶茶粉毒品”等图片,反复叮嘱“陌生人给的东西再好看也不能要”;聊到校园恶作剧,她借助“小明藏同学书包导致同学哭着找一下午”的案例,厘清“玩笑不能伤人”的法律边界。
阳光洒落间,抽象的法律知识化作孩子们能记住、用得上的“成长小贴士”,法治的种子悄然播撒进每一颗童心。
无论是面向幼儿家庭的“家校法治课”,还是面向学龄儿童的“户外互动课”,罗田法院以受众需求为核心,创新普法形式、定制教育内容。后续,罗田法院将进一步完善送法进校园机制,针对幼儿、小学生、中学生等不同群体,推出更多定制化多元活动,以专业司法力量筑牢未成年人“法治防护墙”,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