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黄冈市罗田县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劝和团”巧解堂兄弟“护母心结”

作者: 朱旭为     时间:2025-08-20 阅读:1234

春节的团圆喜气还没散尽,一场冲突打破了小村的宁静。70多岁的李老伯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还算和睦的堂弟会举着棍子冲进家门——只因为前几天自己和堂弟年迈的母亲拌了几句嘴。这本是鸡毛蒜皮的琐事,却成了两人心里解不开的疙瘩。

两家相邻而居,平日里相处得还算融洽。堂弟常年在外打工,留老母亲独自在家,老人平时爱唠叨,而堂哥在琐事上又不肯多让。2025年2月4日,堂弟刚从外地回来,一听说母亲和堂哥吵了架,顿时觉得母亲受了委屈,一股火上来,竟举着棍子上门“讨说法”。

最后堂弟因打人被行政拘留还罚了款,可他心里仍憋着气,觉得堂哥欺负老人;堂哥也在村里愤愤不平:“我没怎么着,他凭啥动手打人?”

堂哥多次向堂弟索赔医药费无果,村里几次调解都没成,最终诉至法院。

罗田法院九资河人民法庭受理该案后,法庭干警第一时间联系了村委会,摸清了症结:堂弟憋着“母亲受欺”的执拗心结,堂哥揣着“被打受辱”的愤懑。皮肉伤不重,可心结不解,和解就无从谈起。

调解一开始,承办法官、律师和双方亲属组成了临时“亲情修复团”。法官先通过电话联系了还在外务工的堂弟,耐心劝导;几位明事理的亲属则守在堂哥身边,温言细语地开解,一点点试着敲开两人紧闭的心门。

起初调解并不顺利。李老伯一说起被打的事就气不打一处来,骂堂弟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堂弟在电话那头也硬气,“凭啥让我道歉赔钱?”

承办法官没急着断是非,而是先引导双方“冷静听几句”。“十几棍若真下狠手,后果不敢想。咱们是堂兄弟,血脉亲情,哪是几千块钱能算清的?”法官指着伤情记录劝道。

接着,法官现场向堂弟一方讲解相关法律条文,阐明若殴打致人轻伤需承担的刑事责任。一旁的“劝和团”也帮着拉家常:“两家多少年的街坊,还是堂兄弟,犯不着为这点事结仇啊!”“李老,您图的不就是个理吗?现在他愿意赔钱道歉,话说开了,啥结解不开?”

最终,在法庭、双方亲属和律师的见证下,电话那头的堂弟当场赔偿了堂哥的损失。围着的亲属你一言我一语续着家常,终于让这对堂兄弟解开了心结,握手言和。

一纸判决,终究不如温情的呼唤更能弥合裂痕。这场乡村屋檐下的风波得以平息,正是及时介入、善用亲情纽带、辅以法律明灯的结果,有效避免了矛盾的升级激化,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