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黄冈市罗田县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三阶赋能”靶向解纷 罗田法院“立审执”协同化绘就乡村法治新图景

作者: 翟娟     时间:2025-05-14 阅读:146

“陈法官,您看这两面锦旗,可是70多户乡亲们攒了三年的心意!”

近日,罗田县匡河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带着三名村民代表,将印有“土地流转解困局 法庭助力守安宁”“多方协调纾民困 一片丹心护权益”的两面锦旗送到了罗田法院匡河人民法庭。锦旗上的烫金大字,饱含当事人心中的感谢,更凝结着一个基层法庭跨越三年的民生守护。

从土地租赁合同系列纠纷的调解结案,到五次跨市执行的奔波,是近年来罗田法院匡河人民法庭积极践行“立审执”协同化,绘就乡村法治新图景的生动缩影。

审前疏导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对簿公堂”前

在匡河人民法庭副庭长陈红胜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特殊的“解纷日志”,其中一页记载到:2024年9月5日,浙江客商吴某通过网上立案起诉湖北买家黄某拖欠1万元健身器材货款。法庭受理该案后,认为案件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标的较小,经研判启动“审前疏导”机制。当天通过电话连线释明民法典合同履行条款,次日搭建微信调解平台促成双方“云端对话”。9月10日,黄某先行支付5000元;10月31日,剩余款项如期到账,吴某撤诉。该案从立案到履行到位仅56天,比传统诉讼缩短近2/3周期。

2025年匡河人民法庭已审结的108件案件中,28起纠纷在开庭前实现“案结事了”。案件受理后,法庭主动靠前,通过“电话释法+微信调解+现场疏导”组合拳,让“争议少、标的小”案件无需对簿公堂。正如当事人吴某在撤诉申请中写道:“没想到不用跨省出庭,货款就追回来了,法庭效率太高了!”

庭中聚力 让法理情在“庭审现场”交融

“这不是简单的金钱分割,是血脉亲情的修复。”

在老人交通事故赔偿款分割案中,承办法官打破“坐堂问案”模式,将庭审现场搬到法庭调解室,联合镇司法所、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调解专班,组织当事人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亲属开展调解。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在释明民法典继承编相关条款的基础上,运用类案进行风险预判,同时通过家族长辈参与情感疏导,化解家庭积怨。最终,原告选择当庭撤诉,在调解专班见证下,当事人及与本案利害关系人现场达成调解协议,并在法庭的监督下依约履行。

“庭审接地气,法条讲得明白,情理说得暖心。”参与调解的村委会主任感慨道。

面对土地流转、家事纠纷等复杂案件,法庭打造“1+N”调解矩阵,通过“现场勘查+类案释法+情感疏导”模式,将调解贯穿办案全过程,深入人心。

执行攻坚 让“纸上权益”及时兑现成“真金白银”

“冻结账户不是目的,让孩子按时拿到抚养费才是关键。”

在王某申请执行李某抚养费案中,匡河人民法庭启动“说理劝履+强制威慑”双轨机制,一边冻结李某名下银行账户,一边组织双方开展调解。

当承办法官对照家庭教育促进法逐条解读时,李某红了眼眶:“我不是不想给,只是想看孩子一眼太难...”最终,王某写下《探视权配合承诺书》,李某当场支付三年抚养费。这场持续3小时的执行调解,让冰冷的法律程序化作父母对孩子的温情约定。

今年以来,匡河人民法庭已办结执行案件34件,其中70%以上通过“刚柔并济”执行方式督促被执行人履行完毕。

“小法庭要有大作为!”在匡河人民法庭庭务会上常说的这句话,如今化作实实在在的为民行动,从法庭到村头巷尾的“巡回审判”,从清晨的田间调解到傍晚的法治夜话,匡河人民法庭正以“如我在诉”情怀,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绘制着“公正与效率”的法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