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法·凡人小事】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点亮法治之光
作者: 徐婷 时间:2024-05-09 阅读:662
自罗田法院匡河人民法庭驻点匡河镇文斗河村以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喜欢向法庭倾吐“烦心事”,寻求解开“心结”的法治良方,匡河人民法庭副庭长陈红胜就是这其中“开方治病”的一员。
“有你办事,我放心”
一天,驻点村一位村民急匆匆地冲进匡河人民法庭,正在法庭忙碌的陈红胜放下手中的活,热情接待,耐心询问事情经过。
“不要着急,您慢慢说……”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当事人逐渐平静下来,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前因后果一股脑地倾诉出来。
“陈法官,你是我们村驻村工作队的队长,汪某的情况你知道不?我父亲这无端被打,我找谁说理去!”
2023年7月30日,该村一精神障碍患者汪某打伤了其邻居姚某,随后姚某被送往医院治疗,汪某被送往县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双方就医药费赔偿一事多次协商未果,于是姚某的儿子只好跑到法庭,寻求法律的帮助。
陈红胜了解基本案情后,考虑到简单的判决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他多次前往驻点村向村干部和村民了解案件经过和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得知汪某目前一人居住,除其早已外嫁多年的妹妹外,再无其他亲人,而此时姚某的儿子提出了必须对汪某进行监护,以免再次发生打人事件的要求。
合理要求和现实状况摆在眼前,陈红胜综合考虑双方情况,在村干部的协调下,通过电话、见面等方式多次与汪某的妹妹进行沟通交流,最终,汪某的妹妹同意承担汪某此次殴打姚某的赔偿费用和汪某在县精神卫生中心的治疗费用,并承诺等其退休后将汪某接到身边照顾。至此,姚某的诉求得到了回应,汪某接下来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双方都对本次纠纷的处理结果拍手称赞。
“这水通了,心也跟着通了”
邻里纠纷一直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易发多发事件,且个中原因复杂,有的甚至双方积怨颇深。这天,村里老汪就因为与邻居老方的排水问题找到了陈红胜。
“陈法官,他们这样要不得啊,我家的房子现在一下雨就等于泡在了水里,迟早有一天得塌……”老汪攥紧双手,担忧和气愤写在脸上。
为了解老汪家与老方家的排水现状,陈红胜连忙联系村干部一起前往老汪家中勘查现场。
经了解,老汪家在七年前建造附属杂物间时,没有留足与老方家相邻处的水沟间距,并占用了部分公共排水涵管位置,老方家因此认为老汪家是在恶意侵占相邻公共土地,后,老方家拆除相邻处自家猪舍、平整自家门前坪时亦未考虑到排水问题,这就导致每到下雨天,老方家屋檐的排水直接溅到老汪家的侧边墙面上,门前坪的水也直接渗透到老汪家附属杂物间的墙面上。种种情况使得老汪整日忧心忡忡,多次与邻居协商并寻求村委会出面解决,但迟迟未能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理清矛盾的前因后果基础上,陈红胜围绕双方矛盾的“痛点”,组织双方当面沟通,通过进行同类案例释法析理,引导双方充分认识到良好的邻里关系对自身生活、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最终,经过陈红胜反复耐心劝导,在村干部的见证下,现场拟定解决方案,双方决定各退一步,各自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老汪家在屋顶加砌一列砖作为拦水设施,老方家在屋檐加装一列排水沟,让积水顺管道从房屋后方排出,避免雨水直接溅射老汪家墙面;另一方面,要求老方家后期做门前水泥坪加固硬化时加做排水沟或斜坡,加快排水速度、阻止积水渗透墙面。积累多年的纠纷在温情调解中得以顺利化解。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近年来,罗田法院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在人民群众倾吐“烦心事”的过程中主动延伸司法触角,通过实地走访,一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点亮法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