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法院:四小时倾心调解解困局 司法温情暖民心
作者: 金丽 时间:2025-11-25 阅读:25
“法官,老伴走了,留下患病的儿子,我们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庭审现场,花甲老人江某的哽咽声里满是无助。近日,罗田法院骆驼坳人民法庭聚焦特殊家庭困境,历经四个多小时倾心调解,成功化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为这个深陷阴霾的家庭送去司法温暖与生活希望。
案情回顾
2024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打破了江某一家的平静。经认定,事故中被告司机方某超载且未安全驾驶,原告江某无证驾驶、转弯未确保安全,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
不幸的是,江某妻子闫某在事故中受伤并经多次治疗后,最终于家中离世。随后的司法鉴定结论成为本案争议焦点,闫某系自身疾病导致死亡,交通事故仅为“诱因”,围绕这“诱因”的责任比例,原告方主张事故参与度不低于50%,保险公司则认为应限定在10%-20%之间。
比法律争议更令人揪心的,是案件背后的家庭困境。死者之子熊某为精神残疾二级,需长期治疗与专人照料,年迈的江某在承受丧妻之痛的同时,还须独自面对照料患病儿子的巨大压力,生活举步维艰。
“老百姓打官司不易,特殊困难家庭更需要司法护航。”承办法官深知案件的重量,秉持“解法结更解心结”的原则,针对双方分歧展开专项调解。
面对原告江某,承办法官逐项为其梳理诉求、解读法律规定。“医疗费有票据为凭,死亡赔偿金按标准核算,这些都清清楚楚”,承办法官一边细致地核对单据,一边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确保当事人能充分理解每一项权益。
针对保险公司,承办法官则从法理情相结合角度进行沟通:“保险制度的初心在于保障民生、分担风险。这个家庭情况特殊,精神残疾的儿子离不开长期照料,老人也确实力不从心。在法律框架内多一份体恤,就能为他们多撑起一片天。”
历经四个多小时的耐心疏导与反复沟通,法官的真诚与专业终于化解了双方的隔阂,促成了互谅互让。最终,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江某一家获赔35.8万元。
临走时,江某紧紧握住承办法官的手,热泪盈眶:“谢谢法官忙了一上午,喉咙都哑了,这下我儿子的生活总算有着落了!”
一纸调解协议,化解的不仅是法律纠纷,更守护了一个家庭未来的生活希望。此案的成功调处,是罗田法院深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缩影。该案承办法官表示,每一起案件背后都连着一个家庭的悲欢,将始终以温情司法回应群众期盼,让公平正义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